视频监控系统包含安装视频检测运维管理平台、室外室内摄像头、存储阵列、显示大屏设备。同时通过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高清采集、高清编码、高清传输、高清存储、高清显示;系统基于IP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视频质量诊断等智能分析技术,同时在重点部位如:主要出入口等区域的摄像机具备前端人脸识别功能,实现全网调度、管理及智能化应用,提供一套“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满足视频图像业务应用中的需求。
- 初中部:安装高清半球机80个,网络型摄像枪386个,高清室外云台球机4个,高清室外鹰眼球机6个,人脸识别摄像机52个,高清网络摄像机43个,共592个监控点;
- 高中部:安装高清半球机146个,网络型摄像枪740个,高清室外云台球机6个,高清室外鹰眼球机8个,人脸识别摄像机50个,高清网络摄像机53个,共1003个监控点;
- 地下停车场:安装网络型摄像枪94个,共94个监控点;
- 校园室外部分:高中部安装网络型摄像枪84个,初中部安装网络型摄像枪38个, 高清网络摄像机44个,共166个监控点。
- 其它:在高中、初中门卫室各部署一套IP对讲报警设备,各自一套对讲管理主机。高中监控中心设置于4#行政楼1楼消防中心部署约3*3拼接大屏(采用65寸液晶拼接单元),初中监控中设置于初中考场监控中心内共用。
1 监控系统系统架构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方式进行设计,主要由前端信号摄取、中间信号传输及后端信号处理(即位于控制室内的中央控制设备)三大部分构成。
前端设备负责信号的采集,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云台、支架等设备。这些设备将现场的图像、数据等信号进行拾取并转换为中心控制设备能够处理的信号格式外,还具有其它的增强功能,如扩大监视范围的云台、变焦镜头;保证主要前端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罩。
后端设备的作用是对前端已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它主要包括视频信号的切换、显示和记录等主要功能。设备主要包括:视频综合平台、服务器、控制键盘、屏幕墙、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视频传输设备等。后端设备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整个系统功能的执行者。
前端和后端设备的中间部分为传输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及光纤设备的使用,以实现将视频信号传输至控制室同时将操作员发出的控制指令传输至前端设备的功能。在传输系统的选择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本系统以视频综合平台和服务器为核心,配以监视器、摄像机组成完整的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对所有监控点的视频图像监视/切换、云台/镜头控制、图像的远程传输。同时可以对所有的监控点进行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录像。
2 监控系统性能要求
2.1 兼容性要求
本项目中的主要视频监控设备(摄像机、存储设备、网络交换设备、转发服务器)必须互相兼容,并需实现与监控中心设备的兼容,能够与公安分局视频的混合矩阵设备实现高清与标清图像统一调用、统一权限分配、统一用户界面。
系统需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选择符合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的适用产品,建设和改造视频系统,使其具有先进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并以社会治安的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公共视频系统的应用难题。
在整个系统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及经济性,因此要求承建单位在系统建设时,预留对其他系统的对接功能,以便在今后的扩容及整合时能无缝连接。
系统中各设备、软件必须能按照统一的GB/T28181-2011标准协议及其补充文件,与公安及相关单位的视频数字监控和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必须提供所选设备编解码、控制协议SDK包,承建商有义务按照将来视频有关统一标准要求免费改造本次招标所提供的设备和软件。承建商必须承诺中标后免费提供所选设备生产商编解码、控制协议SDK包。
2.2 图像质量
整个基本系统从前端摄像机到监控显示部分都必须通过设计使整体图像质量至少达到如下要求:
- 图像质量按五级损伤评定,主观评价不低于4级。
- 实时彩色视频监控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
- 实时画面的灰度不低于8级。
- 回放图像主观评价不低于3级。
2.3 实时图像延时
以下网络性能需求参照《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文件规范依据。
1)网络传输带宽
系统网络带宽应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存储设备、监控中心,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要求,并留有余量。系统监控中心网络带宽应考虑允许前端设备并发接入的视频路数、监控中心之间并发级联的视频路数、用户终端并发调用的视频路数、单路视频码率、预留的网络带宽等因素。对于采用网络集中录像方式时,还应考虑录像视频路数。
2)网络传输质量
联网系统IP网络的传输质量(如传输时延、包丢失率、包误差率、虚假包率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 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
- 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
- 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
- 包误差率上限值为1×10-4。
3)视频帧率
本地录像时可支持的视频帧率应不低于25帧/秒;图像格式为720P以上时,网络传输的视频帧率应不低于25帧/秒,重要图像信息宜为30帧/秒。
2.4 可靠性
可靠性指标主要指系统的故障时间,即任何一路或一定数量的监控图像中断或者不清晰,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时间。系统的年正常故障时间要低于5‰。
2.5 安全性
系统应采取安全性的措施,以保证设备安全和防止图像信息的泄漏。
设备安全是指确保监控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其他通讯与存储介质免遭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和其它事故破坏的措施。
图像信息安全指对图像信息在处理、存储、检索、传输、显示等过程中的保护,保障信息在应用层面依据授权使用,不被非法冒充、窃取、篡改。
3 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3.1 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网络视频监控设备,以便于计算机进行视频信息的压缩、储存、分析、显示以及报警等自动化处理,从而实现无人值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远距离监控,即使是数千公里外也能达到亲临现场的效果;利用先进的软件系统不仅在几分钟内便可完成传统视频监控中大量的数据分析,提高了监控效率,且能获得更为逼真、清晰的数字化图像质量与更为便捷、实用的监控管理和维护。
监控系统的图像数字化、传输、存储、管理完全构建在IP网络之上,所有在网设备均符合标准的TCP/IP协议,充分保证系统的网络适应性。
系统可以提供强大统一的基础视频业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平台在学校内部组网时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统一配置注册、对所有访问进行统一认证和行为审计;客户端软件可以提供分布式端到端的基础视频业务,如实时浏览控制、录像回放查询、解码输出控制(数字矩阵)功能;全网时钟同步、日志管理等管理功能。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需要与公安视频等进行级联联网,实现图像资源的联网共享及上级单位的应急指挥需求。平台要求支持GB28181联网规范。
视频编解码方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H.264、H.265的编码方式,所有编解码方式完全遵守国际标准可以保证系统互连互通和增值应用的业务需求,并可以通过标准检测设备测试验证。
3.2 系统功能
采用分布式架构,所有视频流直接从编码器/IP摄像机上获得,无需中央集中服务器做视频流转发。避免单点故障,即避免在中央集中服务器故障时整个系统瘫痪。保证25帧每秒不丢帧。
有快速录像智能检索功能,提供基于运动、基于方向、基于物体的存在与丢失等方式的录像快速智能检索。24小时录像最快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完成检索,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定位事件。
用户管理功能根据登录用户的不同权限,可以进行不同权限内的操作。包括实时视频、录像管理、电子地图、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告警集成等各项功能。该操作平台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安防集成管理平台。
实时图像点播:根据需要,可将前端的任一路或者任几路图像调用到显示设备进行直观显示,以了解现场实时情况,进行快速的分析处理。
远程控制:根据需要,对前端的一体化摄像机进行旋转、放缩、转速、等控制。
历史图像检索和回放:通过设备、通道号和时间段(可选),或通过报警信息,用户可以检索到已经录制的历史图像列表,并根据需要进行回放观看;也可以通过拖拽时间指针实现可以对回放进行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播放、暂停抓拍、录像下载等操作。可以控制图像的分屏显示、全屏显示、多路视频同步回放。
录像切片:为提高录像查询的效率,系统可自动检索录像,将动态帧的首帧进行显示。查案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图片很快找到想要的录像,并可从图片直接播放相关录像。
设备管理:管理员在权限范围内,可以对所有终端进行集中的配置,同时支持批量配置管理。支持编解码器的批量增加,支持编解码器设备通道的模板配置。提供了电信级的可维护性,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报警中心:支持视频报警、报警报警、门禁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的报警信号接入,当系统布防时,一旦接收到报警信号,系统将按设置的联动关系表启动相应的报警联动项目,比如声光报警装置、制定的分控/客户端提示、调出对应区域的视频图像等等,及时通知提醒职守人员,以方便职守人员进行快捷的观察分析和处理。支持报警联动存储,在报警联动时将对应图像存储。
人员管理:支持操作员日常工作、值班、事件处理、预案演习的所有行为审计;
卷宗管理:支持对日常安保中发现的事件信息做卷宗管理,可建立、修改、查询、删除卷宗记录。实现事件信息管理的无纸化办公;
日志管理:系统运行日志包括:设备启动、保活失败、配置不同步、故障和故障恢复等信息(设备ID、状态变化、时间)。系统操作日志包括:某用户的登入、退出、对系统配置的修改、控制等。告警日志包括:温度过高、视频丢失报警、运动检测告警、外部告警、设备离线等。系统支持针对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报表功能。
3.3 监控前端设计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以下区域实施摄像监视:校园主要出入口、出入楼栋大厅、走廊、大楼内部主要通道、楼梯等、各公共区域实施监视。系统保证25帧每秒不丢帧。
前端系统主要由高清网络球型摄像机、立杆、基础、供电线路、机箱、防雷接地设备等组成。高清网络摄像机从就近电源接入点引电,使用网线与网络传输设备连接,通过传输系统把视频图像信号传送到后端系统进行处理和存储。
1)室外立杆
- 立杆是前端监控点的物理支柱,室外环境的恶劣加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要求室外立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牢固度。
- 根据监控要求及现场实际环境,选择适当规格的监控杆。特殊情况下应按要监视的范围及避免摄像机被遮挡的原则选用合适杆体。经现场查勘,本项目宜采用2.5-3.5m高的杆。横臂的长度宜大于80cm,以减少死角范围。
- 杆体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应按7度设计,杆体所用的钢材,宜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Q345低合金结构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
- 摄像机安装紧固螺栓宜采用C级螺栓,性能等级为4.8级及以上。地脚锚栓宜采用Q235钢或Q345钢。
- 主杆应一次性焊接成型,防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 杆体外形设计应采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做到美观大方,具有现代感;杆体颜色应与监区现场环境相协调,一般采用浅灰色。
- 杆上配电门设计应合理,杆的地线穿孔大小应合适,且在穿孔处需要有额外的加固措施。
- 立杆底部焊接固定的法兰盘,法兰盘使用直径为Φ400mm厚度为10mm的钢板,法兰盘与杆体之间均匀焊接6块直角三角形加强筋。
- 建筑基础时应与接地线的埋设同时进行,基础的大小应选择与杆体规格相应的尺寸。
- 监控杆地脚锚栓采用不小于40mm×4mm镀锌扁钢互焊连通,并引出与接地体焊接。
2)室外设备箱
(1)室外设备安装箱要求
室外设备箱用于安装监控设备,需要考虑室外环境,保证防漏电、防水、防雷、防盗、散热。
(2)室外设备安装箱设计
- 室外机箱是保证前端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箱中除安装以下设备外,还要求留有空间余量:编码器、交换机、专用稳压电源、市电进线和光纤、网线或视频线、过流过压保护装置和电源防雷保护装置、接线端子、维修开关和插座、接地设备。
- 箱体大小应根据放置设备的数量和尺寸来设计,应与杆体大小协调,应保证有充足的空间,方便设备安装和维护。
- 箱体防护等级达到IP54防护等级。整体美观,表面喷涂明显的警示标志。
- 机箱离地面高度不小于250cm。室外机箱性能设计:防水、散热、防腐蚀、耐高温、防撬、防尘。
- 设备箱与立杆统一接地以避雷。
3.4 视频传输设计
视频监控传输系统将前端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后端),同时将监控中心设备的控制信号传输到前端。半球和枪式摄像机,采用POE交换机集中供电,供给每一台摄像机提供电源。保证每一个POE端口输出功率不低于30W,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防止由于电源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传输介质主要有传输数字视频信号的6类非屏蔽双绞线,高清球机、鹰眼球机传输电源的护套线RVV3*1.0,配以网络平台的支持,将有效地保证系统各信号的合理有效顺畅地传输。
3.5 控制中心设计
1)监控中心存储设计
学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图像的存储时间可以根据现场要求进行订制,同时图像质量清晰可辨,系统存储图像不低于200万高清摄像机,存储信息时间不低于30天。
2)视频图像显示设计
视频显示控制主要为实现总控中心和全网视频统一调用、控制及显示而设计的,实现对数字视频的远程访问、视频流接收、数字视频的解码显示和大屏幕视频显示控制等功能。以显示电子地图的形式,展示可用的视频资源,通过点击电子地图上视频标识的方式,查看该处的视频,以图形化的操作方式,实现了视频的统一调用及管理。
本工程显示控制子系统由电视墙和操作台组成。视频显示控制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 监控视频资源调用、控制功能,实现对所有监控位及相关设施视频进行统一调用、切换和控制的基本功能;
- 原有视频资源调用接口功能,提供接入、调用、显示视频图像;
- 基于电子地图的视频资源展示功能,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直观显示各视频资源的分布,并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直接调用相关位置的视频图像;
- 基于列表的视频资源展示功能,提供快捷的视频图像调用操作方式,实现摄像机图像的快速调用;
- 视频轮巡功能,可以对大屏幕指定的显示单元预先设置轮巡列表,人工、自动触发视频轮巡功能;
- 摄像机云台的控制功能,可控制摄像机镜头的转动、光圈、变倍、焦距等参数;
- 可以通过键盘操作,控制摄像机镜头的参数;
- 视频解码服务器控制功能,控制视频解码服务器视频流的连接,从而控制大屏幕显示图像的内容;
- 历史视频检索回放及智能检索功能,可以根据摄像机的属性、时间等条件检索回放存储的历史视频图像;
3)视频综合管理平台
视频综合管理平台软件是一套定位在监控专网环境中使用的网络集中监控软件,以分布式系统设计理念为基础,从监控业务中抽象出各功能模块,各施其职、相对独立,之间的信令交互又使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实现前端接入、网络存储、网络接处警、监控中心图像呈现与控制和集中管理的功能。
4 监控存储设计
出于系统数据安全及管理维护方面考虑,本项目安防系统主要采用集中部署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储存。
4.1 存储要求
要求监控平台的数据库在记录图像信息的同时,还应记录与图像信息相关的检索信息,接入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应能存储音频信息;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可配置专用存储设备备份。
图像存储设备满足采用H.264/H.265视频编码格式进行图像存储,并可存储音频数据,实现音频同步存储。
具有足够的扩展空间,存储的关键图像数据应能保证1080P或以上的图像分辨率。
在同一管理平台下,须实现对所有存储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及查询,系统性能的实时监视,系统设备的故障报警监视、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报警日志的创建及维护等。
检索回放需求:能够根据时间、报警等多种方式进行图像检索;能够做到随存随看,在事件发生后可以立刻调阅之前的历史图像。
4.2 存储方案设计
1)设计原则
(1)保证监控画质清晰
采用专业存储设备,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任意设定图像存储格式,提高画质质量,实现高清晰的监控。
可选1080P高清晰度的监控画质,音频上可扩展支持必要的国家标准,确保实时监控画质、音质与还原历史监控影像的品质完全相同,并可支持高清,达到清清楚楚监控、事后取证准确、精准支撑决策的监控效果,真正实现监控系统部署的意义。
(2)提升存储系统性能
由于存储系统不仅要支持多路摄像头的监控数据并发实时顺序写入,同时要满足多级指挥中心对同一数据源的多路并发随机读取,对于存储系统带宽、持续写性能、控制器处理性能要求很高。存储设备的控制性能、持续读写带宽必须随着摄像机数量的增加和存储容量的扩展而同步提升,以满足监控系统的带宽、性能需要,要求磁盘与控制器采用交换式连接方式,存储设备不可有内部带宽、性能的瓶颈。
(3)保证业务可靠性及监控数据安全性
- 采用标准、专业存储设备集中存储监控录像,保障监控数据安全、系统安全。
- 存储容量不受限制,存储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集中管理设计,配合虚拟化技术无限扩展能力,监控录像保存周期和保存数量可随需延长。
- 存储系统采用监控级SATA硬盘,其安全性远高于IDE硬盘,可保障监控数据的安全性,事后监控、调阅、调查有充分保障。
- 硬盘可实现RAID保护,并采用热备盘进行二级保护,进一步保障监控数据的安全性。
(4)可进行快速精准的检索
采用先进记录技术,实现历史影像资料基于数据库的检索,检索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考虑对录像文件采取防篡改或完整性检查措施;支持按图像来源、记录时间、报警事件类别等多种方式对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检索,支持多用户同时并发访问同一数据源。
(5)采用成熟标准的技术,开放兼容互通性
- 存储系统多采用标准化协议,系统兼容性风险较低。
- 系统的不同应用可能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是一个异构环境,因此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互连性。
- 系统方便和NAS、DAS、SAN等各种结构的存储网络集成,并方便和以太网存储系统整合。
(6)管理维护方便
在统一监控模式下,可统一监控数十台,乃至数百台存储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集中管理。另外,由于采用专业存储架构,降低了分布式DVR带来的维护工作量大、数据丢失频繁等问题,降低了日常维护工作量。
系统设备采用智能可管理的设备,最终能够实现监控、监测整个存储系统的运行。通过先进的管理策略、管理工具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可靠性,从而简化维护工作。
(7)满足经济性和投资保护
方案设计具有前瞻性,在可预见未来的设备改造中,要保证现有系统能最大程度的被继续使用,使目前的投资未来也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方案设计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行,提供高效能和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减少资本与技术投入的浪费。
2) 存储策略及容量设计
高清监控图像以不低于4Mb/s的码流进行实时浏览及录像。
对于学校而言,在非工作时间内,可采用可变码流进行录像或采用移动侦测报警录像策略,录像每秒的帧数不低于25帧,应以动作不出现大幅度的跳动为基准调节。对于其他区域,可采用移动侦测报警联动录像策略,对静止无变化的画面降低码流存储。
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存储需求制订存储策略,以节省存储空间,从而节省投资。普通区域高清单路图像1天存储量:2Mb/s×3600×24/1024/8=21.09GB;重点区域高清单路图像1天存储量:4Mb/s×3600×24/1024/8=42.19GB;
按照存储30天进行存储阵列容量设计,普通区域高清单路存储容量:21.09GB×30=632.7GB,
根据荣昌区黄金坡新区高中、初中的普通区域总体监控点位数量设计,总共监控点位数量1592路,总容量为:1592×632.7/1024=983.65TB
根据XXX新区初中的重点区域总体监控点位数量设计,按照存储90天进行存储阵列容量设计,高清单路存储容量:42.19GB×90=3797.1GB
重点区域总共监控点位数量240路,总容量为:240×3797.1/1024=889.95TB.
由于硬盘实际损耗,因此总体考虑20%的硬盘冗余,总有效容量设计为(889.95TB+983.65B)×1.2=2248.32TB。采用6TB的硬盘,共需375块6TB的硬盘,设计采用48盘位的存储阵列,每台存储阵列预留1个RAID盘位,因高中分开配置共需12台48盘位的存储阵列,按满配计算,共576块6TB的硬盘,完全满足本项目存储需求并预留了部分冗余。
本系列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分享了一个中大型普通中学智慧校园的真实案例,该项目公开招标中选的价格逾三千六百万元,项目内容繁多请点击目录中的链接查看相关章节。另外本站在分享时为方便阅读删减、重构了部分内容,原始方案见系列第一篇文章分享的附件。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
1.1 建设内容 1
1.2 建设思路 1
第二章 建设背景 5
2.1 项目背景 5
2.2 项目依据 6
2.3 信息化现状 9
第三章 需求分析 11
3.1 政务目标分析 11
3.2 业务功能分析 12
3.3 用户角色分析 13
3.4 安全需求分析 14
3.4.1 业务保障安全需求 14
3.4.2 信息安全合规性需求 15
第四章 建设目标 18
4.1 稳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办学水平,促进办学质量提升 18
4.2 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18
4.3 为学校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提供高效智能管理服务支撑 18
4.4 打造便捷、高效、丰富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和宣传的渠道 19
第五章 建设内容 20
5.1 建设范围 20
5.2 标准规范 20
5.2.1 行业标准规范 20
5.2.2 技术标准规范 21
5.3 总体设计 22
5.3.1 设计思路 22
5.3.2 设计原则 27
5.3.3 架构设计 29
5.3.4 技术路线 33
第六章 技术方案 44
6.1 校园数据管理平台 44
6.1.1 数据基础管理 44
6.1.2 数据资源管理 45
6.1.3 数据服务应用 47
6.2 应用支撑服务平台 48
6.2.1 基础信息管理 48
6.2.2 接入规范管理 50
6.2.3 开放应用中心 57
6.2.4 统一认证平台 57
6.2.5 视图开发平台 59
6.2.6 可视化分析平台 60
6.2.7 地理信息系统 62
6.2.8 消息支撑平台 63
6.2.9 快速开发框架 64
6.3 “教学考评管”应用 68
6.3.1 智慧教学:智慧授课系统、作业管理系统、翻转课堂系统、教育资源系统、出题组卷系统、错题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6.3.2 智慧学习、英语听说教学习系统
6.3.3 智慧考试:网上阅卷系统、质量分析系统、英语听说模考系统、
6.3.4 智慧评价 132
6.3.5 智慧管理:选排课系统、校园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检查系统
6.4 云平台设施 179
6.4.1 数据机房:机房建设概述、机房装修方案、机房供配电及UPS系统、机房新风系统、机房安防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消防系统
6.4.2 云平台建设,指智慧校园硬件云平台基础设施,详见附件
6.5 网络设施 257
6.5.1 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概述、有线网系统、无线网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6.5.2 IP广播系统 303
6.5.3 综合布线系统 309
6.5.4 室外管道建设 316
6.6 终端设施 328
6.6.1 教室教学多媒体系统 328
6.6.2 精品录播系统 343
6.6.3 计算机教室云桌面系统 349
6.6.4 智能班牌 354
6.6.5 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 362
6.6.6 校园多功能厅信息化系统 369
6.6.7 会议室信息化系统 400
6.6.8 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校园一键紧急求助报警系统、
6.6.9 标准考场/教室云录播及远程教研巡课系统 426
6.6.10 校园一卡通系统 463
6.6.11 校园电视台 476
6.6.12 校园信息发布LED高清显示屏系统 481
6.6.13 考场监控中心大屏系统 492
6.6.14 光明饭堂 497
第七章 制造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 504
7.1 质量控制措施 504
7.1.1 质量控制制度 504
7.1.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506
7.2 质量保证措施 516
7.2.1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516
7.2.2 质量保证体系 516
7.2.3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18
7.3 质量保证流程 520
第八章 交货及安装计划和保证措施 521
8.1 交货及安装计划 521
8.2 保证措施 521
第九章 培训服务方案 522
9.1 培训目的 522
9.2 培训服务流程 522
9.3 培训方式 522
9.4 授课人员安排 523
9.5 培训内容 523
9.6 培训方案表 524
9.7 培训效果评估 524
第十章 售后服务方案 526
10.1 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 526
10.1.1 技术支持与服务原则 526
10.1.2 技术支持与服务目标 526
10.1.3 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527
10.1.4 服务监督管理机制 527
10.2 售后服务团队办公地点及成员数量 527
10.3 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527
10.3.1 服务范围 527
10.3.2 质保期内的服务时间 528
10.3.3 质保期外的服务时间 528
10.3.4 技术支持与服务流程 528
10.4 系统应急方案 529
附件一:交货及安装计划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