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截取至《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其他相关内容请在本站搜索“智慧城市”或在相关文章中获取,本站在分享时作了一定的俭省,全文见附件。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是多元主体融合及多元活动集聚的复杂综合体。城市的运行发展关联到发展、治理、社会和活动四个层面,他们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其中,发展变化带动治理改革,治理能力提升促进发展效能提升;治理体系引领社会进步,社会演进推动治理优化;社会关系驱动活动变化,活动繁荣赋能社会进步。

城市运行发展框架

城市运行发展框架
城市运行发展框架

01发展层面

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来说,发展的主线和重点不尽相同。我国大部分城市当前的发展核心是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人民幸福、产业繁荣和城市美丽的建设与提升。

02治理层面

主要围绕治理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展开。我国城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通过统筹、评估、指导和监督四个主要治理活动,持续在理念、结构、政策、标准、能力、手段和机制七个方面进行体系化、现代化建设。

03社会层面

主要围绕治理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展开。我国城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通过统筹、评估、指导和监督四个主要治理活动,持续在理念、结构、政策、标准、能力、手段和机制七个方面进行体系化、现代化建设。

04活动层面

城市运行的主要组成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民生服务等政府活动;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开发活动;应急安全和和谐稳定等保障活动;各类社会主体开展的生产、生活等活动。

智慧城市基本原理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遵循一定的基本原理。随着智慧城市的持续迭代升级,智慧城市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产品应用阶段,演进到了信息化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阶段,其基本原理也在发生变化。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应用,智慧城市关注焦点从使用信息化应用提高工作效率,转为通过数字关系计算提高决策效能;从局部信息技术应用,转为广泛互联互通环境下的综合应用创新;从强调管理体系和规范性,转为突出主动服务与精准施策等。

智慧城市建设框架,智慧城市方案框架研究

随着智慧城市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及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旋律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智慧城市基本原理表现为: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面向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为主要模式;重点强化数据治理、数字孪生、边际决策、多元融合和态势感知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建设;更加注重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和创新发展在内的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旨在推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精神文明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并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智慧城市基本原理1.0 版如图所示。该原理确立的智慧城市核心能力要素,揭示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智慧城市发展重心在于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01数据治理

围绕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进行能力构建,包括数据责权利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其开发利用等。

02数字孪生

围绕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互动融合进行能力构建,包括社会孪生、城市孪生和设备孪生等,将推动城市空间摆脱物理约束,进入数字空间。

03边际决策

基于决策算法和信息应用等进行能力构建,强化执行端的决策能力,从而达到快速反应、高效决策效果,满足对社会发展的敏捷需求。

04多元融合

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动态性及其融合的高效性等,实现服务可编排和快速集成,从而满足各项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

05态势感知

围绕对社会状态的本质反映及模拟预测等进行能力构建,洞察可变因素与不可见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这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但不可互为替代,均是开展新一阶段智慧城市整体、局部乃至具体项目建设、运行需要关注的核心能力要素。

智慧城市参考框架

城市发展离不开智慧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管理和服务等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从而让城市更加智慧。因此,智慧城市涉及到城市运行发展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参考框架如下图所示。

智慧城市参考框架
智慧城市参考框架

根据智慧城市基本原理,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内容主要面向城市治理、惠民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相关城市场景构建服务能力,以为政府、企业、市民等提供服务。

服务场景的构建,不仅仅需要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共性技术支撑能力构建和数据要素支撑,也需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营体系的建设,同时还离不开产业环境、信息环境等环境的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满足国家战略要求,充分考虑外部驱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智慧城市需要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并基于发展战略进行土地、资金、人员、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匹配,开展基于相关能力获取的各项工作部署。各项智慧城市战略落地实施的效果和效能,离不开各类促成因素的发展环境部署,包括组织、人才、科技、资源等,还需构筑指标引领、标准引导、成熟度牵引和过程评估等保障措施和能力,方可有序推动各项活动有效展开。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同时需要产业环境、信息环境的助力。需要城市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特征及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围绕数字经济开展生态布局、人才集聚、服务支持、共享配套和园区部署等工作。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方面,需要有专业的队伍,重点关注信息治理、服务管理两个层面环境的建设。信息治理是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需求融合的关键点,是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满足战略一致、风险可控、管理合规和绩效监测的重要能力建设;服务管理即信息技术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的服务体系及服务能力,既包括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和服务能力要素的建设等。

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城市运行发展框架
  2. 智慧城市基本原理
  3. 智慧城市参考框架

相关文章

  •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点餐、医患沟通和诊间结算系统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点餐、医患沟通和诊间结算系统

    对医院患者就餐场景,贴合移动互联时代潮流,创新打造便捷的点餐模式。患者和陪护在病房,使用手持预订终端设备、床头二维码,足不出户便可预订三餐,支持微信、支付宝、饭卡支付,免去携带现金不安全隐患,也省去患者和陪护买饭跑上跑下的时间。全面提升患者就餐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1. 医院在线点餐系统 患者或陪护可以通过 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进行自助点餐,与医院 HIS 实现数据同步,调用 HIS 系统接口得到患者医嘱信息,形成合理营养的配餐食谱,患者或陪护点餐完成后,合作食堂可以配送到患者所…

  • 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人员通道管理系统简介

    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人员通道管理系统简介

    通道管理系统是用智能闸机与人脸识别设备系统,具有对人员出入控制、实时监控、保安防盗报警等多种功能,对大门通道的人员出入进行控制管理以及考勤管理;方便内部人员有序出入,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本系列文章介绍了中控一卡通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文章列表: 1. 人员通道管理系统拓扑图 通道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软件、通道闸机、前端人脸识别设备;各部分间的通讯方法:设备采用 TCP/IP 通讯。 2. 人员通道验证模式 2.1 刷卡模式  (通道闸+一体机选配刷卡模块) 人员在读头上刷卡进行身份验证识别,…

  •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医务管理平台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医务管理平台

    “医疗废弃物监管系统”实现了医疗废物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基于二维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收集车上的智能称量终端、智能赋码终端、数据采集终端、对每个科室/病区产生的每一袋医疗废弃物实现从分类、收集、入库、暂存、转运出库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和数据采集,并上传数据到云数据中心,并通过智慧化监管云平台,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全生命周期追溯、风险预警及风险管控。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智慧化监管。 1. 医疗废物管理系统 医疗废物管理系统简述,见本文第一段。医疗废物管理系统的组成包括: 院内医疗废弃物收集、存…

  •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智慧园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本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系列文章主要以智慧安防系统为切入点,系统包括:车辆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视频…

  •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医院预约平台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医院预约平台

    专家医生、医技设备、住院床位是医院最紧缺的医疗服务资源之一,全院预约平台可实现人员与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患者等待时间,推动医疗服务资源发挥最大效能,更好地辅助医院经营决策。包括门诊资源预约、医技资源预约以及住院资源预约三大部分。 1. 智慧医院预约平台解决方案 以“预约资源统一化、管理资源科学化、资源接口开放化”为目标,合理开放医院资源给患者使用。统一资源预约管理平台整合所有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资源,为患者安排就诊日期和次序,一方面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诊时间,缩短排队就诊的时长,改善就诊体验;…

  •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分级诊疗平台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分级诊疗平台

    分级诊疗支持医联体内医院之间的门诊和住院的向上、向下转诊。向上转诊时,基层医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获取上级医院号源信息和床位信息,直接可以挂号转入门诊或预约登记入院,同时可以把患者在该医院就诊的病历资料(包括处方信息、医嘱信息、病历信息、检验结果、影像报告等)转入到上级医院,实现病历共享。向下转诊时,上级医院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转入到基层医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门诊复诊或者康复治疗,同时打包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检验结果、影像报告、出院小结等)一同转下去,指导基层医院作进一…

- 联 系 我 们 -

+86 186-2315-044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i@zzptech.com

工作时间:9:00~18:30,工作日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