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电缆入侵报警系统是一种结合泄漏电缆技术与安全防护的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和防范周界入侵。该系统通过在电缆中安装特殊的传感器,当电缆被切割、损坏或遭受外部物理侵扰时,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并产生报警信号。泄漏电缆入侵报警不仅可以有效监测电缆的泄漏现象,还能检测到非法入侵者对电缆的破坏行为,广泛应用于重要设施、边界安全和危险区域的防护,提供一种有效的预警手段,确保电力、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

1. 几种常见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简单比较

泄漏电缆报警、张力电子围栏、脉冲电子围栏和光纤振动入侵报警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安全防护需求。泄漏电缆报警系统主要用于电力和通信系统的保护,监测电缆损坏;张力电子围栏适用于围栏型防护,检测围栏的破坏;脉冲电子围栏通过电击防止入侵,适合高安全需求场所;光纤振动入侵报警系统则以其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敏感区域的实时监控。根据使用环境和预算的不同,可选择最适合的防护方案。

技术类型工作原理主要优点主要缺点适用场景
泄漏电缆报警检测电缆损坏、泄漏或切割简单安装,适用于电力/通信系统,实时报警定位精度较低,主要检测电缆本身的损坏电力、通信设施保护
张力电子围栏检测围栏的张力变化,当围栏被拉扯时报警高效检测围栏损坏,适合长围栏防护只检测围栏损坏,无法检测穿越围栏的入侵者高墙围栏、边界防护
脉冲电子围栏通过围栏上的高压电流检测触碰入侵,触发报警强力防止入侵,能提供电击警告,实时报警对无关人员可能造成伤害,环境干扰影响灵敏度高安全要求的区域
光纤振动入侵报警利用光纤传感器监测振动变化,入侵时光信号变化触发报警高灵敏度,抗干扰强,能够监测剪切、碰撞等多种入侵方式成本较高,安装和维护要求较高机场、重要设施等敏感区域

2.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项目简介

根据客户提供的项目信息,该项目周界分整体外围大周界、新馆一层外围周界、新馆二层外围周界、及老馆外围周界四个区域。该项目周界环境由绿化、河道、道路以及人员活动区等结构组成;针对该项目的使用功能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如采用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作为周界报警系统的前端设备,与实时视频监控及其他报警设备配合使用,可达到保护环境原貌、隐蔽设置、便于施工、有效防范和维护方便的目的。

(1)整体外围大周界

此大周界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由绿化、河道、道路及人员活动区等结构组成。根据贵司所提供的平面图测定,该周界应埋地敷设 6 套 WS-8009 泄漏电缆控制主机, 可单独分为 6 个防区(详见平面图);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界区域内有足够空间来埋地敷设泄漏电缆。通常情况下,建议泄漏电缆应与道路、人员活动区保持 1.5 米以上距离,否则人员活动易触发报警。

(2)新馆一层外围周界

根据平面图实测,新馆一层外围周界需埋地敷设 2 套 WS-8009 泄漏电缆控制主机,敷设施工时,应保证泄漏电缆距离外墙面 1 米左右,否则一层内的人员活动也会触发泄漏电缆报警。

(3)新馆二层外围周界

根据平面图实测,此周界需安装 2 套 WS-8009 泄漏电缆控制主机,沿二层外墙立面平行敷设安装,且务必固定牢靠。遇墙角转弯时应自然过渡转弯(凹角时转弯半径不小于 1 米,突角时转弯半径不小于 0.2 米)。由于泄漏电缆是紧贴二层外墙面敷设安装的,故二层内人员在距离外墙 1 米左右范围内活动会触发报警。

(4)老馆外围周界

此周界根据平面图测定需埋地敷设 3 套 WS-8009 泄漏电缆控制主机,沿老馆外墙及景观绿化外侧敷设敷设方法同新馆一层外围周界。

3.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设计依据

  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2. 《上海市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安全技术系统要求防范》DB31/329.5-2005
  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5. 《入侵探测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 10408.1-2000
  6.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7.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 308-2001  
  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
  9.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
  10.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GB/T 15408-1994  
  11. 《安全防盗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6796-1997  
  1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6510-92
  14.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15.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
  1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17. 《弱电工程通用技术标书》DG/TJ08-603-2002
  18.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1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2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22.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23.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YT253-88
  24.  Q/SNNP1-2007 企业标准

4.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方案介绍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是一种高效、隐蔽的安全防护设备,广泛应用于大型办公区域、住宅区、仓库、博物馆、机场、电站、军事设施等重要场所。该系统通过利用泄漏电缆产生的电磁场,检测周围的电磁扰动来识别潜在入侵者。与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相比,泄漏电缆系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高可靠性,并能够有效过滤环境干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低误报率。

埋地泄漏电缆周界报警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周界防范系统)

4.1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1. 系统组成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泄漏电缆控制主机:负责信号处理和报警触发。
  • 非泄漏电缆:两根 1.5 米长的非泄漏电缆,用于与主机连接并传输信号。
  • 泄漏电缆:两根 100 米长的泄漏电缆,用于在探测区域内形成电磁场。
  • 非泄漏连接头:包括 1 个 485 接口和 1 个开关量接头,用于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2. 工作原理

系统利用泄漏电缆所产生的不可见电磁场工作。具体原理如下:

  • 发射电缆:通过主机的发射口,向泄漏电缆输送高频电磁波,电磁波会从电缆向四周辐射。
  • 接收电缆:另一根泄漏电缆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电磁信号,并将其传输到主机进行分析与处理。
  • 报警触发:当有人或物体通过电磁场时,会引起电磁场的扰动,系统能及时检测到并发出报警信号。

4.2 系统特点与优势

1. 高灵敏度与低误报率

系统能够探测到速度在 0.3m/s 至 3m/s 之间的入侵者,甚至可针对奔跑或跳跃的高速度入侵者进行灵敏度调节。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极强,能够有效排除环境因素(如植被、雨雪、风沙等)带来的误报或错报。

2. 隐蔽性强

泄漏电缆系统部分埋设地下,电磁探测场不可见,不会影响周围环境的外观。入侵者无法察觉探测器的存在,也无法绕过或破坏探测设备,极大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3. 适应多种地形

泄漏电缆可在土壤、沙地、粘土、混凝土、沥青等多种介质中敷设,且系统能够随地势起伏和弯曲而灵活布设,适用于不规则周界和复杂地形的场所。

4. 高可靠性

系统采用大空间场原理,能够探测到导电物体(如人或车)的通过,而不会对小动物或鸟类产生误报。此外,系统还能滤除风、雪、雨等环境变化引起的信号干扰,确保高可靠性。

4.3 安装与应用场景

1. 安装方式

系统的泄漏电缆部分可埋设在地面浅表层,完全不影响周围景观,且探测场不可见。此特性使得该系统非常适合在城市、工业区及军事设施等需要隐蔽监控的场所使用。

2. 应用场景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适用于以下场所:

  • 办公区域:防止非法入侵,保障企业安全。
  • 住宅区:保护居民的安全,防范盗窃等犯罪行为。
  • 仓库与博物馆:确保贵重物品和文物的安全。
  • 机场与电站:提供高等级的周界安全防护。
  • 军事设施:重要军事场所的周界安全监控。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是一款高效、可靠、隐蔽的周界入侵检测设备,适合在各种复杂地形和不规则周界环境中使用。其独特的电磁探测原理、灵敏度调整、抗干扰能力和低误报率,使其成为现代安防领域中一项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通过将泄漏电缆与非泄漏电缆结合,系统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地形,提供全面且高效的安全防护。

5.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安装部署

由两根长 100 米的泄漏电缆与长 1.5 米的非泄漏电缆及匹配负载终端组成,其前端与非泄漏电缆相连接,后端连接有匹配负载终端,构成长 100 米、宽 2.5 米的报警区域。

5.1 安装要求与注意事项

埋地泄漏电缆周界报警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周界防范系统)

5.1.1 电缆敷设间距

泄漏电缆应沿防范区域平行敷设,确保两根电缆之间始终保持相等的间距。对于 WS-8009 型产品,电缆之间的标准间距应为 1.5 米。

5.1.2 敷设深度

泄漏电缆的埋设深度应为 3 至 7 厘米。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1.3 多个防区连接

为避免在防区交界处产生报警盲区,两个防区之间的电缆交汇处应确保部分电缆的重叠。具体要求如下:

  • 前端交汇:当电缆的前端相交时,泄漏电缆应有至少 3 米的重叠。
  • 后端交汇:当电缆的后端相交时,泄漏电缆应有至少 0.5 米的重叠。

(具体示意图请参见安装图)

5.1.4 电缆保护措施

为尽可能减少人为损坏,泄漏电缆外应套上直径为 25 毫米或 32 毫米的非金属保护管,以增强电缆的物理防护能力。

5.2 安装注意事项

5.2.1 电缆敷设要求

在敷设施工过程中,电缆应平整放置,避免弯折或缠绕。任何不规范的放置方式都会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可能导致系统故障。

5.2.2 电缆间距要求

敷设过程中,两根泄漏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在任何点保持一致。间距过宽、过窄或不均匀的敷设都会导致系统出现报警盲区,影响检测效果。

5.2.3 埋设深度要求

泄漏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应过深。过深的敷设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灵敏度。

5.2.4 转弯半径要求

泄漏电缆的转弯半径应不小于 3 米。过小的转弯角度会导致报警盲区或信号衰减,影响检测准确性。

5.2.5 主机与电缆的距离

报警主机(防水保护箱)与泄漏电缆的连接端应保持至少 3 米的直线距离,以避免电磁波对主机的干扰。

5.2.6 非泄漏电缆的敷设

非泄漏电缆敷设时,严禁交叉或缠绕。多余的电缆部分应剪除,并重新连接接头(详见安装示意图)。

5.2.7 避免电缆埋设在特定位置

泄漏电缆埋设时,应避免靠近公路、人行道和河流水线,至少保持 2.5 米的距离。这可避免由水流或外部干扰引起的误报或报警盲区。电缆进入水中不会造成电缆损坏,但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报警或产生盲区。

5.2.8 避免干扰源

泄漏电缆应远离地下大口径管道、电力输电线等强电磁干扰源,以防止设备功能受干扰,影响正常工作。

5.2.9 防水保护箱的安装位置

防水保护箱应避免安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防过高的环境温度对报警主机的影响,确保系统稳定工作。

5.2.10 电缆架空敷设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泄漏电缆应避免架空敷设,因为这种安装方式可能会影响报警效果和系统的检测能力。

5.2.11 电源与接地要求

报警设备应单独供电,且电源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接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5.2.12 信号线与泄漏电缆平行敷设要求

若电源线、信号线需要与泄漏电缆长距离并行敷设,应保持至少 2 米的间距。若环境条件限制此距离,则应为信号线加装金属管进行屏蔽,以减少电磁干扰。

5.2.13 避免高电磁辐射区域

在选择安装地点时,应尽量远离无线电大功率基站、高频发射天线等高电磁辐射区域,以避免电磁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5.2.14 极端天气影响

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台风、大地震等),可能会导致系统误报警。因此,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应对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1. 几种常见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简单比较
  2. 2.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项目简介
  3. 3.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设计依据
  4. 4.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方案介绍
  5. 5. 泄漏电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安装部署

相关文章

  • 小区周界脉冲电子围栏报警系统技术方案:构筑安全防护新防线

    小区周界脉冲电子围栏报警系统技术方案:构筑安全防护新防线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城市的建设日益现代化,人口流动日益趋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时也给这些地区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在对各类罪案的调查中发现,偷盗最为猖獗,其中,又以入室盗窃的事件占了很高的比重。一些高档的住宅区、生产工厂、办公区域、学校等设施健全的封闭场所成为偷盗者垂涎、光顾的首要目标。这些场所虽都配备了安保队伍,但人力防范毕竟控制面不全,难免存在防范盲区,稍有疏忽极易被行窃者钻漏洞,以致财物甚至人员受损,同时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有悖社会和谐大环境。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相关的一些先进…

  • 脉冲电子围栏系统设计方案书(完整详细版下载)

    脉冲电子围栏系统设计方案书(完整详细版下载)

    脉冲电子围栏分两个部分组成,脉冲电子围栏主机和电子围栏前端。前端设备主要是探测器,为适应室外天气,减少误报,探测器选用脉冲电子围栏探测器。 当有人试探接触脉冲电子围栏时,就会被脉冲电子围栏上的高压脉冲击退,若有人破坏或强行入侵时,探测器探测到电子围栏被破坏和有人非法翻越时造成的电子围栏线短路、断路或者恶意拆开主机时,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报警线路传输至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的保安人员通过电子地图,可以迅速确定非法翻越的具体位置。同时通过视频联动,使相应的摄像机图像画面在监视器上弹出,使管理中心…

  • 安防报警系统有哪些?常见周界报警系统简介

    安防报警系统有哪些?常见周界报警系统简介

    智能报警子系统包括入侵报警与紧急报警应用,入侵报警应用基于前端防区探测器进行园区范围内的入侵行为或意外事件的迅速感知和处理,实现针对园区内部的高效安全防范。紧急报警应用基于紧急报警设备和事件联动应用服务能力,通过视频、语音对讲能力处理突发的紧急事件、紧急求助,完成报警求助接警业务。 智能报警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紧急报警管理机、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以及其它传输、辅助类等设备组成。其中前端设备包括紧急报警设备(紧急报警柱、紧急报警箱、紧急报警盒)、入侵报警设备(报警主机、控制键盘、紧急按钮、入侵报警探…

  • 校园防欺凌系统软件平台简介 & 系统优势

    校园防欺凌系统软件平台简介 & 系统优势

    校园防欺凌系统是一套集 AI 语音呼叫报警、可视化对讲、无人接听自动回复、联动烟感自动报警、噪音检测报警、数据统计、广播报警为一体的智能 AI 安防系统平台。具有管理主机端、电脑客户端、移动手机 app 端以及微信小程序端。 该软件平台在校园防欺凌事件中,具备欺凌事件发生事前 AI 语音及时报警,事中远程可视化对讲威慑干预制止,事后录音录像查询查证追责的全流程监听、监看、监管为一体的功能。 1. 报警事件接听、查询与数据分析 (1)当 AI 语音终端发生报警时,系统右侧实时报警栏弹出警情,警情中…

  • 可视对讲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系统架构

    可视对讲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系统架构

    可视对讲系统是以管理中心为核心,以楼宇可视对讲为主体,极大地满足了住宅小区人员进出的管控需求。采用先进易用的可视对讲系统,为小区住户带来更加舒适、安全、便捷、高效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有利于为楼盘营销创造亮点。通过提高系统的先进性与可靠性,能够帮助地产开发公司树立良好的口碑。 1 可视对讲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主要由前端设备(室内机、门口机),中间设备(数字解码器或解码分配器,视室内机的数模类型而定),中心设备(中心管理机、SIP服务器、ISC平台)三部分组成。 2 可视对讲系统前端设计…

  • 人脸门禁系统的系统架构和组成部分(简单描述)

    人脸门禁系统的系统架构和组成部分(简单描述)

    门禁系统管理主要实现重要场所出入口的安全管理,对门禁设备、卡片、人员、权限、报警等进行一体化管理。控制端对门禁设备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对报警、事件实现中心化管理,从而在满足用户对出入口安全需求的同时,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建立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环境。 1. 人脸门禁系统架构 门禁子系统主要由设备前端、传输网络与管理中心三个部分组成。 2. 人脸门禁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主要负责采集人员的人脸照片并判断人员的进出权限。认证通过后人脸一体机输出电锁开门信号,完成开门动作,控制人员放行。主要…

- 联 系 我 们 -

+86 186-2315-044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i@zzptech.com

工作时间:9:00~18:30,工作日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