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2. 2. 垂直主干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3. 3. 工作区的安装
  4. 4. 配线间总体要求
  5. 5. 设备间总体要求
  6. 6.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涉及校园建筑物的网络系统、消息发布系统、智能班牌系统、标准考场/教室云录播及远程教研巡课系统的室内布线和校园骨干线缆的室外布线,通信主干采用 FTTH 模式,全光网部署,光纤到户,万兆网速。

其中网络系统主要是包括网络数据部分、无线 AP,是一个新建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工程。从功能上面分,主要是包括网络数据部分、无线 AP。从区域上分,主要涉及新建建筑物的室内布线和校园骨干线缆的室外布线。

整个网络采用结构化布线,可提供满足数据、语音、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服务能力。布线结构是以不同建筑物配线架 BD 为中心,配置若干个楼层弱电间 FD,每个楼层弱电间 FD 接着若干个通信出口 TO、监控、信息发布系统点位。

业务网络系统信息点采用六类屏蔽布线网络系统由系统,局域网、无线 WIFI 网采用六类非屏蔽布线标准;内,外线语音点末端采用六类非屏蔽布线,网络主干采用 12 芯多模光纤,各楼层弱电井内设置落地式机柜或壁挂机柜,机柜内配置相应数据配线架等设备。

UTP 水平线缆、工作区模块、管理配线架及跳线要求全部采用六类布线产品,数据主干采用万兆光缆。语音主干共用万兆光缆。网络数据和语音水平部分采用六类 UTP4 对双绞线。


项目实施要按照 TIA/EIA -569A《商业建筑物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进行,方案具体步骤包括:

  • 工程项目的现场勘察
  • 布线工程的设计、规划与管理
  • 桥架、管道的铺设
  • 主干、水平电缆铺设
  • 主配线架和各楼层分配线架端接
  • 各楼层信息插座及其它附件安装
  • 电缆端接和连通测试
  • 电缆标记,每个信息点的认证测试
  • 编写综合布线工程的文件档案
  • 提供给相关部门一套布线工程文件档案

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分支部分,具有面广、量大,具体情况较多,而且环境复杂等特点,遍及智能化建筑中所有角落。其缆线敷设方式有预埋、明敷管路和槽道等几种,安装方法又有在天花板(或吊顶)内、地板下和墙壁中以及它们三种混合组合方式。在缆线敷设中应按此三种方式的各自不同要求进行施工。

缆线在天花板或吊顶内一般装设槽道。在槽道中敷设缆线应采用人工牵引,单根大对数的电缆可直接牵引不需拉绳。敷设多根 4 对小对数缆线时,应组成缆束,采用拉绳牵引敷设。牵引速度要慢,不宜猛拉紧拽,以防止缆线外护套发生被磨、刮、蹭、拖等损伤。

缆线在地板下布线方法较多,保护支撑装置也有不同,应根据其特点和要求进行施工。除敷设在管路或线槽内,路由已固定的情况外,选择路由应短捷平直、位置稳定和便于维护检修。缆线路由和位置应尽量远离电力、热力、给水和输气等管线。牵引方法与在天花板内敷设的情况基本相同。

缆线在墙壁内敷设均为短距离段落,当新建的智能化建筑中有预埋管槽时,这种敷设方法比较隐蔽美观、安全稳定。一般采用拉线牵引缆线的施工方法。如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没有暗敷管槽时,只能采用明敷线槽或将缆线直接敷设,在施工中应尽量把缆线固定在隐蔽的装饰线下或不易被碰触的地方,以保证缆线安全。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楼层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缆线敷设注意事项

  • 分类标示--表识系统要具有逻辑性,
  • 布放张力--要小于 86.6N
  • 1 根 4 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 100N(10kg);
  • n 根 4 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 n×50+50(n)。
  • 25 对大电缆,拉力《40kg,速度不宜超过 15m/min。
  • 施工半径
  • 非屏蔽 4 对双绞线缆为电缆外径的 4 倍,施工中为 8 倍。
  • 屏蔽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 6~10 倍。
  • 主干电缆的弯曲为电缆外径的 10 倍。
  • 配线架侧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 1.0~3.0m,工作区为 10~30cm。

根据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如下: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图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图

2. 垂直主干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垂直主干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2.1 主干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如果附近有电梯等大型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非屏蔽保护。

2.2 主干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的,为垂直干缆提供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且若一根线管连续有两个 90 度的拐角时,应在一处加过线盒,以便拉线时不破坏线缆。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缆线敷设注意事项

  1. 确认主干路由中采用的缆线规格、型号、数量、起讫段落以及安装位置,并对缆线进行标示,以便敷设时对号入坐。
  2. 采用由建筑物的高层向低层下垂敷设,拉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 80%。要防止拖、蹭、刮、磨等损伤,缆线布放完毕后,在各个楼层以及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设置加固点,将主干缆线绑扎牢固,以便连接。
  3. 主干缆线如在槽道中敷设,应平齐顺直、排列有序,尽量不重叠或交叉。缆线在槽道内每间隔 1.5m 应固定绑扎在支架上,以保持整齐美观。在遭道内的缆线不得超出槽道,以免影响槽道加盖。

2.3 设备间与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安装

在大楼设备间与楼层配线间会用到铜缆、光缆配线架以及 110 型配线架,它们的端接方式有所不同。以常用的 24 口六类非屏蔽配线架为例。

  1. 配线架是提供铜缆端接的装置。配线架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模块化配线架。
  2. 固定式配线架的安装按色标接线即可。分前侧和后侧端接两种。
  3. 模块化配线架由一个可装配各类模块的空板和模块组成,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模块类型和数量来安装相应模块,安装端接方法同模块。它可安装多达 48 个任意组合的模块化连接器并在线缆卡入配线架时提供弯曲保护。该配线架可固定在一个标准的 19 英寸(48.3cm)配线柜内。

3. 工作区的安装

  1. 工作区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
  2.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盒及集合点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 300mm。
  3. 每 1 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 1 个 220V 交流电源插座。
  4. 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

信息插座的核心是模块化插座与插头的紧密配合。双绞线在与信息插座和插头的模块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信息插座与插头的 8 根针状金属片,具有弹性连接,且有锁定装置,一旦插入连接,很难直接拔出,必须解锁后才能顺利拔出。由于弹簧片的摩擦作用,电接触随插头的插入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信息出口应有明确的标记,面板应符合 86 系列标准。

信息插座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小的衰减和近端串扰,以及插入电阻。如果连接不好,可能要增加链路衰减及近端串扰。

4. 配线间总体要求

楼层配线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 400 个,水平缆线长度在 90m 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 90m 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弱电间。弱电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缆线竖井。弱电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5m2,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弱电间应采用门宽大于 0.7m。弱电间内温度应为 10~35℃,相对湿度宜为 20%~80%。

5. 设备间总体要求

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 1 个设备间,如果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 2 个或 2 个以上设备间。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与数量。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设备间应尽量远离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设备间室温度应为 10~35。C,相对湿度应为 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间内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0m2。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 2.5m,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 1.5m。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

  • 接地、抗电磁干扰、防雷要求
  • 对于线缆桥架、线槽、线管机柜用 6 号接地线连接到大楼的金属接地条上与综合接地系统相连;
  • 统一接地:在各配线间和中央控制室内预留接地端子;
  • 接地电阻≤1Ω。
  • 电磁非屏蔽:所有线缆均封闭于镀锌金属线槽内。
  • 保护:对于由楼外来的信号线选用防雷防高压的保护器。在关键的网络设备的数据连线上串接防雷防浪涌电压的网络保护器,建议选用网络保护器。

6.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

综合布线产品本身的质量可以靠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质量检验,而工程质量完全依靠系统集成商,工程承包商。依靠工程承包商科学,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工程管理要有一系列的工程管理手段和保证措施。

从工程一开始,就要制定了一系列的用户问题答卷,工程管理规章,工程管理表格,工程工序流程,测试技术文件,一直到最后的完工文挡等保证措施,用这些手段和措施原本是模糊的布线工程任务,逐级划分而成为“量化”的任务。

相关文章

  • 通用弱电安防监控工程竣工验收文件下载(验收表格模板)

    通用弱电安防监控工程竣工验收文件下载(验收表格模板)

    本文分享一个适用于综合布线、网络监控方面的弱电项目会用到的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模板,算是比较齐全也很符合规范了…当然在具体使用是需要根据项目和甲方要求灵活调整。以下是文档目录: 弱电安防监控工程竣工验收文件.docx 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 - 3 -竣工验收表 - 4 -工程竣工图统计表 - 5 -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 6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 7 -工程设备及主要材料进场 - 8 -监理检查记录 - 8 -合格证记录表 - 9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单 - 11 -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 12…

  •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本次方案亮点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本次方案亮点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智慧园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本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系列文章主要以某安防厂商的解决方案为核心内容,省略了部分图表和详细参数,原文档…

  •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智慧园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本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系列文章主要以智慧安防系统为切入点,系统包括:车辆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视频…

  • 区档案馆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

    区档案馆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

    本文来自公开资料,由重庆众平科技有限公司提取,整理并简化,省略了部分无用信息和图表。完整的项目资料,如项目图纸、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等信息见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一、设计概述: 工程名称:X区档案馆新馆装饰装修及设施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智能化部分)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建设用地面积5728.16平米,总建筑面积为30291.74平米。-1F~3F为学校图书馆,耐火等级为一级;4F~9F层教学楼;整体定性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综合楼),耐火等级为一级。 智能化系统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几者…

  • 人脸梯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部署方案

    人脸梯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部署方案

    梯控系统是根据用户的权限,实现对停靠楼层的管理。用户通过人脸特征在人脸门禁一体机完成身份认证,人脸门禁一体机将认证的信息传送至梯控主机,而梯控主机完成楼层控制,对授予楼层权限的人方可使用该楼层的电梯按钮并只到达被授权层。 1. 人脸梯控系统架构 系统由用户的人脸特征、人脸门禁一体机、梯控联动模块、梯控主机、管理工作站及系统管理软件等组成。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2. 人脸梯控系统前端设计 1)人脸门禁一体机 目前前端设备选择壁挂式的人脸门禁一体机。而在梯控应用中,人脸门禁一体机需要设置为读卡器的模…

  • GB/T 19668《信息化监理标准》完整版下载(含 1~6 所有部分)

    GB/T 19668《信息化监理标准》完整版下载(含 1~6 所有部分)

    GB/T 19668 标准规定了信息化项目在规划设计、招标、设计、实施和验收等各阶段的监理要求、服务内容和文档要求,旨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GB/T 19668《信息化监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规定,GB/T 19668 标准旨在确保信息化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率和效率。本文分享的 GB/T 19668《信息化监理标准》为完整超高分辨率扫描版,内容清晰无水印,含第一到第六所有部分。

- 联 系 我 们 -

+86 186-2315-044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i@zzptech.com

工作时间:9:00~18:30,工作日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