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1.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组成
  2. 2.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参数
  3. 3.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部署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是一种应用雷达技术进行流量测量的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开放水道或河流中的水流量。这种系统通常包括雷达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显示或记录设备。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水面上方的固定位置,向水面发射微波信号,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分析发射信号与反射信号之间的差异,比如多普勒频移,系统可以计算水面移动的速度,进而根据水面流速和水体断面积估算出流量。

这种系统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与水体直接接触,因而在安装和维护方面相对简便,对流体的干扰也较小。雷达流量监测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流量监测数据,对于洪水预警、水资源管理、水力发电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实时监测水体流量的变化,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优化水资源利用。

1.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组成

渠道雷达流量监测系统拟一体化雷达流量监测站。该监测站对明渠流量、水位、流速自动监测,具有流速、水位、流量数据智能采集,长期固态存储和远距离传输功能。监测数据可通过 4G/光纤等通信方式传输到监测预警平台。

仪器主要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如下: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详细介绍(智慧水利雷达流量计)

1.1 雷达流量计仪器结构

一体化雷达流量监测站由遥测终端机、雷达流量计及一体化安装支架组成,提供多种电源管理模式,可实现低功耗工作模式下的双向通信,并具有出色的防雷特性。

1.2 雷达流量计主要功能

具有大容量 FLASH 存储,数据可以存储 5 年以上。具有 4G/光纤,支持多中心工作模式,遥测站可向多达 4 个中心站发送数据,每个中心可拥有二种通信信道且互为备份。

支持自报、自报—确认、应答三种数据通信方式,三种通信方式可混合组网。支持掉电、休眠、永久在线三种电源管理模式。支持远程唤醒,响应中心命令。在监测站休眠状态下,中心可以随时唤醒终端机进行数据采集、读取任意时段自记数据或修改监测站配置信息等工作。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详细介绍(智慧水利雷达流量计)

1.3 雷达流量计工作原理

雷达流量计是一种采用微波技术的水位流速探测仪器,结合了成熟的雷达水位计和雷达流速仪的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于江河、水库闸口、地下水道管网、灌溉渠道等水位流速测量。该产品可有效地监控水位流速流量变化状态,为监测单位提供准确的水位流速信息。

2.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参数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参数和部署辅材,见附件。

3.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部署

3.1 雷达流量计安装

传感器测量点:对于一个合适的测量位置来说,重要的是,传感器主要测量区域位于河道一个有代表性位置,位置尽量靠近河道中间,并且不受树叶、随风而动的植物的影响。

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传感器的稳定性,以安装在河流上的情况为例,如果风速很大,导致传感器震动很厉害,则需要停止测量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传感器上安装电子罗盘以测量安装的姿态是否发生变动,如果变动,则需要停止工作,进行调整,否则测量结果不在正确。

3.2 一体化支架基础施工

固定一体化支架的基桩为长 0.6m,宽 0.6m,高 1.2m 的立柱,基桩应埋入地面以下至少 1.0m,混凝土基桩的高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基坑开挖尺寸为 0.6m×0.6m×1.0m,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基底进行人工夯实处理。基础用水准仪测量台面水平,砂、石子、水泥的用量分别为 0.5m3、0.2~0.3m3 和 3 袋,充分搅拌。浇筑后的基础顶部应保持水平,混凝土养护 2-3 天后方可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

3.3 一体化支架预埋螺栓施工

预埋螺栓的埋设平面尺寸为 168mm*168mm 正方形,基桩应稳固、表面光滑,预埋螺栓为四个 M16×250(螺纹长 70mm)螺栓,螺栓露出水泥的部分为 100mm,并配齐 M16 螺母、M16 平垫、M16 弹垫,基桩一面朝南便于太阳能电池板采光。

3.4 一体化支架安装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详细介绍(智慧水利雷达流量计)

组装一体化支架,放置在事先预埋的混凝土基桩上,拧紧四个平垫、弹垫、螺母固定于基座上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监测项目的一体化支架有所差别,比如泥位计监测站的一体化支架设计为“L”型,其余为垂直的,并按照各自的安装使用说明进行现场组装。

5、一体化监测站组装

将一体化支架,放置在事先预埋的混凝土基桩上,拧紧四个平垫、弹垫、螺母固定于基座上即可。


方案详细说明了如何改善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对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附件文档也包含了明渠流量监测系统、支渠流量监测、管道式流量监测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设计原理、技术参数、安装指南等实操信息。此外,文档还提供了关于智能测控闸门的详细介绍……

灌区量测水设施项目技术方案.pdf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4
1.1 编制说明 4
1.2 编制依据 4

二、项目概述 4
2.1 项目背景 4
2.2 需求分析 5
2.3 建设任务 5
2.4 建设内容 6

三、系统设计 1
3.1 设计原则 1
3.2 设计依据 2
3.3 总体架构 3
3.4 系统划分 5

四、站点设计 6
4.1 主干渠流量监测 6
4.1.1 轨道车自动流量监测系统 7
4.1.2 多普勒剖面流量(H-ADCP)监测系统 16
4.2 支渠流量监测 3
4.2.1 多声道时差法流量监测系统 3
4.2.2 管道式流量监测系统 10
4.2.3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 28
4.2.4 多普勒流量监测系统 35
4.3 一体化闸门控制 42
4.3.1 系统介绍 42
4.3.2 编制规范及依据 42
4.3.3 智能测控闸门系统构成与技术参数 43
4.3.4 土建工作 46
4.3.5 安装效果示意图: 47
4.3.6 设备清单 48
4.4 水雨情监测系统 48
4.4.1 系统组成 48
4.4.2 技术参数 50
4.4.3 安装设计 54
4.5 视频监控 58
4.5.1 系统设计 58
4.5.2 技术参数 59
4.5.3 安装设计 62

五、 监测点供电、通讯、避雷建设设计 64
5.1 太阳能板的安装 64
5.2 通讯子系统 66
5.3 防雷配套设计 68

六、现场安装图片 70
6.1 明渠自动流量监测站 70
6.2 移动式明渠自动流量监测站 71
6.3 监控一体化闸门 72
6.4 管道式流量监测站 74

相关文章

  • 智慧农业项目方案: 种植大棚数字化改造提升

    智慧农业项目方案: 种植大棚数字化改造提升

    对种植大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进行设备多方位的智能化升级,主要包含设施环境采集系统、设施图像监控系统、设施智能补光系统、设施绿色防控系统、设施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大棚的环境信息,温度信息的实时采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同时实现对大棚的智能化控制,提高温室大棚的数字化生产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1. 环境采集系统 在种植大棚建设环境采集系统,配置无线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无线光照强度传感器和无线二氧化碳传感器,实现环境数据的采集、分类、分时管理和维护,支持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模块化维护,监测模块主要负责采…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县级数据采集直报系统实现数据上报功能,由上一级用户进行报表审核,主要有报表管理和上报用户管理。报表管理主要是显示审核系统内发布的报表信息,包括报表名称、审核状态等信息。可实现报表上报,查看审核状态功能。 上报用户管理:对该系统用户账号进行添加、删除、停用、启用、密码重置、编辑信息等管理。 建设“三位一体”信息服务体系(即公益化信息服务体系、社会化创业体系、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特色创新服务运营机制(创新运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机制)。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突出应用需求导向,以解决当前突…

  • 智慧排水项目的需求分析(采用信息系统实现业务需要)

    智慧排水项目的需求分析(采用信息系统实现业务需要)

    本系列物联网智慧排水方案综合运用 GIS、在线监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发展与城市排水规划管理智慧化需求,以提高排水系统整体规划管理水平和设施运行绩效为核心,建立可维护、可运行、可扩展的城市智慧排水管理平台,本篇是其需求分析之一。 1. 落实国家层面的技术需求 从国家政策、实际需求来看,急需建立排水动态监管诊断新模式,开展排水系统的动态实时监测,利用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污染排放预警溯源,建立并运行可视化的控制中心,从而实现排口、排水管网、排水户的动态监管,为工程整改措施及排水户管理…

  • 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逻辑结构

    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逻辑结构

    本“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为城市排水安全提供全业务、全体系、成套化的技术支撑服务,系统建设本着“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进行顶层设计与系统总体框架构建,同时为未来其他专项应用系统构建提供统一平台,避免造成“应用孤岛、信息孤岛”。另外,系统提供开放式接口适配,实现各业务应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协作,又能独立运行。 1. 智慧排水系统总体架构 (1)“基础资源层”:基础资源层是指包括物联感知、数据接入和云平台基础设施在内的相关基础资源设施,物联感知包括分布在伏…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简单介绍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简单介绍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用于县域耕地质量相关基础信息管理,利用现代化手段,促进耕地质量管理及保护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不仅要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更要综合分析耕地质量的现状,进行分等定级,查明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精准施策。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有利于掌握县域耕地质量数据。 1.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监测点管理 对各个监测点进行集中管理,包括监测点编号、名称、所在乡镇等信息。对监测点进行管理可在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连续的观察监测点土壤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对土壤有机质、PH、微量元素、…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风险及效益分析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风险及效益分析

    近几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县域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17 年底耕地面积 20.23 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15.5 亿亩并实行特殊保护,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并建成高标准农田 4.8 亿亩。但面临耕地质量保护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耕地质量保护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努力探索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 本系列文章是众平科技分享的智慧农业方案,本篇为最终章:耕地质…

- 联 系 我 们 -

+86 186-2315-044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i@zzptech.com

工作时间:9:00~18:30,工作日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