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三篇文章描述了一个数据中心扩建项目的 DCIM 技术要求,含动环监控系统基本描述和架构方案、该项目动环监控系统监控内容、该项目 DCIM 需求书,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机房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动环监控系统由机房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整合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动力监测和安全防范等子系统,对机房环境状况、设备运行状况、现场安全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检测。为提高无人值守机房安全生产和运行管理水平,动环系统在实现监控中心对机房的远程管理基础上还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1. 某数据中心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概述
动环监控系统,实现在统一视图上的监控、运维、运营、能效等管理工作,降低故障和能耗,提升整体运维效率及运营水平,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本期范围建设机房楼的动环监控系统,可分为机房楼监控层和动环集成监控层。
机房楼监控层:满足机房楼监控需求,同时满足动环监控集成需求,包括集成本楼相关系统。可以按需对 DCIM 平台、园区上层集成平台等。
动环集成监控层:集成各机房楼的监控数据,可以实现所有机房楼集成告警、能耗管理、报表管理、权限和系统管理等。可以按需对接相关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DCIM 平台等)。
本系统应满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日常运维的需要,实现数据中心运维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运行风险、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提升可用性。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完善的架构设计、稳定的技术手段、可靠的安全控制、先进的科技成果。
2. 某数据中心动力环境监控设计原则
动环监控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 先进性:采用国际、国内流行的先进技术,适应技术发展需求;
- 适用性:注重系统功能的适用性,不片面强调系统功能的多样性,使构建的系统具有高的性价比;
- 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能支持任意网络设备和任意厂商产品;
- 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设计,优先选用标准化产品;
- 可扩展性:本工程应考虑到未来发展,在设计布线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充、升级能力;系统平台应具备百万级测点接入能力。平台可按需免费扩展部署应用,满足数据上送及不同位置访问需求。
- 安全性及可靠性:采用严格的、安全的可靠性措施,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信息传递的安全及运行的可靠。系统需保证监控数据安全,满足相关安全管理要求。
- 易管理、易维护性:应充分考虑到管理维护的可视化、层次化,应真正做到系统所有资源状况一目了然,能充分保证将设备故障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不影响故障设备之外的设备和系统,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
- 所选的室外设备,除满足室外防水、防尘以及防雷要求。
3. 系统对接需求
- 系统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适应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 机房动环监控系统提供南向、北向接口,供第三方平台对接需求。
- 动环集成平台北向按需满足对接需求,南向需满足电力监控系统、油机并机系统、柴发供油控制、建筑设备系统、能效监管系统、集装箱油机监控系统、35kv 变电站监控的对接需求。
- 动环监控系统需满足二次开发的需求,为机房实现统一管理提供可灵活扩展的架构。
4. 某数据中心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架构
系统集成平台采用高可靠性架构,满足全天 24 小时运行,自动故障报警监测,运维控制室内动环系统集成本栋机房楼所有监控系统的数据,支持客户端和 IE 的远程访问,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实现各种数据分析挖掘、告警管理、能效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和系统配置管理等功能。通过前端的数据采集,综合各基础设施监控数据,计算出各个分项能耗、分区域能耗,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统计,智能判断与报表的分析结果,实现对 PUE 等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 在监控中心,实现监控、运维、运营、能效、容量等统一风格的动环视口,实现集中管理与告警。
- 机房楼监控系统架构包含现场设备数据采集层、现场设备监控层和集中监控层。
- 现场设备数据采集层:由 I/O 采集模块等组成,连接所有传感器和被监控设备,实现监控平台与被监控对象的数据通讯。所有硬件采用模块化架构, I/O 模块采集传感器数据后通过系统配置实现对所有传感器的数据匹配对应;各种智能设备直接接入现场监控层。
- 现场设备监控层:由嵌入式服务器(或控制器)组成。
- 现场监控层设备(如嵌入式服务器)需具有实时采集监控信号/数据的能力。所有监控数据在现场设备内必须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存储、报警输出等;要求具备独立脱网运行的能力,不依赖于监控管理平台,当网络出现中断的情况下,不影响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 集中监控层:动环系统设置 2 台管理服务器(主备)。厂家深化时需提供更优方案或设备,最终需与甲方进行确认,按甲方意见执行。
- 系统应具备双机热备功能,通过使用主机和备机两台服务器,互相备份,共同执行同一服务。当一台服务器或者应用出现异常时,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由另一台服务器承担服务任务,以保证系统持续提供服务。
- 数据存储要求:不少于 3 年的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处理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