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364-202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指南》是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信息安全标准之一,旨在为各类组织提供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指导。该标准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信息安全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1. 标准背景与意义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已成为企业和组织的关键议题。随着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内部威胁等安全事件的频发,如何有效识别和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已成为确保组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GB/T 24364-202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指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布的,它为组织提供了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
标准的出台,有助于各类组织在实践中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在面对信息安全挑战时能够有的放矢、应对及时。无论是大型企业、政府机关,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根据这一标准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 标准的主要内容
2.1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GB/T 24364-2023》首先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信息安全风险,确保组织的核心资产(如数据、网络、应用系统等)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受到威胁。标准提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应当贯穿整个信息安全生命周期,从风险识别到监控和改进,形成闭环管理。

2.2 风险管理框架
该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管理框架的管理方法。框架的核心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风险监控四个环节,并建议组织将这些环节系统化、流程化管理。
- 风险识别:通过各种手段(如安全扫描、漏洞评估、日常监控等)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扫描,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别风险源及其可能影响。
-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发生的概率。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组织理解不同风险的优先级。
- 风险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物理控制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减少潜在的损失。
- 风险监控与改进:建立持续监控机制,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根据新出现的威胁进行改进。通过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估,优化管理体系和控制措施。
2.3 风险管理流程
《GB/T 24364-2023》还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建议组织采用以下流程进行风险管理:
- 规划阶段:明确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管理方针,确定风险管理的范围、方法和资源。
- 识别阶段:系统地识别和收集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风险事件和潜在威胁,确保无遗漏。
- 评估阶段:分析和评估风险的可能影响,确定风险的等级,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 应对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决定是否采取风险接受、减轻、转移或规避的策略。
- 监控阶段:持续跟踪风险管理的效果,确保采取的措施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2.4 风险管理策略
标准还提出了几种常见的风险管理策略,供组织选择和实施。常见的策略包括:
- 风险规避:通过调整业务流程、改变系统设计等方式,避免或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外包服务或使用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外部实体。
- 风险减轻:通过技术手段(如加密、隔离、备份等)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轻其潜在影响。
- 风险接受:对于低风险或难以控制的风险,选择接受,并制定应急响应预案以降低其影响。
2.5 风险管理与合规性
《GB/T 24364-2023》特别强调,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合规性问题。标准要求组织必须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风险管理措施。这一要求旨在确保组织不仅有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同时也遵守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安全合规性要求。
3. 标准应用场景
《GB/T 24364-2023》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以下领域:
- 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或在多个行业运营的企业,面临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和多重合规性要求。标准帮助这些企业进行跨部门协作,系统化地管理信息安全风险。
- 政府机关:政府部门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和公共服务信息,必须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保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
- 金融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保障金融数据的安全性和客户隐私,标准为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 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常处理大量用户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法律责任较大。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指南,可以有效减少数据泄露等风险。
-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虽然面临的资源相对有限,但同样需要依照标准建立基本的安全管理框架,防范日益严重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
4. 实施中的挑战与建议
尽管《GB/T 24364-2023》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但在实际应用中,组织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
- 技术复杂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威胁变得愈加复杂,要求组织具备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识别与应对。
- 人员短缺:信息安全人才紧缺,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来执行和监督风险管理工作。
- 资源不足:中小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有限,可能难以完全按照标准的要求实施风险管理。
为克服这些挑战,建议组织: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各部门协作高效。
- 采用自动化工具:利用现代信息安全工具(如风险评估软件、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 合理配置资源:结合组织的规模和业务需求,合理配置信息安全管理资源,确保关键资产得到有效保护。
《GB/T 24364-202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指南》为我国各类组织提供了系统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和实施细则。标准的实施将帮助组织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在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中保持高效、安全运行。
如需深入了解该标准的详细内容,可以下载完整的 PDF 版本进行查阅,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